本文目录导读:
近年来,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而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田铺大塆创客小镇,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,依托大别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,田铺大塆通过“创客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,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,本文将深入探讨田铺大塆的发展历程、特色模式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。
田铺大塆:从传统村落走向创客小镇
历史与地理背景
田铺大塆位于新县东南部,地处大别山腹地,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,这里依山傍水,古民居错落有致,青砖黛瓦间透着浓郁的豫南风情,由于交通不便、产业单一,田铺大塆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。
乡村旅游的兴起
2014年,新县被列入全国首批“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单位,当地政府开始探索“旅游+扶贫”的发展模式,田铺大塆凭借其独特的古村落风貌和红色文化资源,被选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,2016年,在政府支持下,田铺大塆启动改造工程,修缮古建筑、完善基础设施,并引入“创客”模式,打造特色文旅小镇。
创客小镇的运营模式
“创客+旅游”的创新实践
田铺大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“创客小镇”的定位,政府通过政策扶持,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青年、艺术家、设计师入驻,将传统民居改造成文创工作室、特色民宿、手工艺品店等。
- “老家寒舍”民宿:由老宅改造,保留豫南建筑风格,提供沉浸式乡村体验。
- “不秋草”竹编坊:传承非遗竹编技艺,开发文创产品,带动村民就业。
- “田铺记忆”咖啡馆:结合乡村元素与现代咖啡文化,成为游客打卡地。
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
新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,田铺大塆周边有许世友将军故里、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景点,当地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游结合,推出“红色研学+乡村体验”线路,吸引大量游客。
村民参与与利益共享
田铺大塆采取“政府引导+企业运营+村民参与”的模式,村民可通过房屋出租、就业、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增收。
- 部分村民将闲置房屋租给创客,获得稳定租金。
- 当地土特产如板栗、山茶油、手工豆腐等通过旅游渠道销售,提高收入。
田铺大塆的成功经验
保留乡土特色,避免过度商业化
与一些过度开发的古镇不同,田铺大塆在改造中注重保留原生态风貌,房屋修缮遵循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使游客能感受到真实的乡村生活。
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结合
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为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,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(如引入专业文旅公司)则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。
创新业态激活乡村经济
创客的入驻不仅带来了新业态,还激发了乡村活力,年轻人返乡创业,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,形成良性循环。
对乡村振兴的启示
田铺大塆的成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:
- 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:乡村旅游不能千篇一律,需结合本地文化、自然资源打造独特IP。
- 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并重:政策支持是起步关键,但长期发展需依靠市场机制。
- 村民参与是关键:只有让村民真正受益,乡村振兴才能持久。
未来展望
尽管田铺大塆已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面临挑战,如旅游季节性明显、客源结构单一等,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提升:
- 开发四季旅游产品,如冬季民俗节、春季赏花节等,减少淡季影响。
- 加强数字化营销,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扩大影响力。
- 拓展研学旅游、康养旅游等新业态,吸引更多客群。
田铺大塆创客小镇的成功,不仅是一个乡村的蜕变,更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,它证明,只要找准路径,传统村落也能焕发新生机,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,田铺大塆有望成为大别山区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。